作者:李丽琼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重在提升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广大思政课教师以“六要”为遵循,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功底和实践素质,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大大增强,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道德素养,回答好“为何要”、“如何做”的关键之问,练就铸魂育人“硬实力”。
“硬实力”的练就,根本在于提升政治素养
思政课关键在“政”,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但凡思政课教师在方向和立场上出现偏差,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后果不堪设想。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以坚定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政课的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传道者必先明道信道,做到信仰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真懂真信、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笃定笃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为师者必先正其身,做到政治过硬。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上保持政治清醒、立场坚定,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情真方能爱国育才,做到情怀深厚。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自觉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教育强国建设中,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程。
“硬实力”的练就,基础在于提升业务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一方面,思政课教学涉及广泛,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一方面,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驳杂、涉及知识多,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增强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以过硬业务本领“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
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思政课教师才能讲得好党的创新理论。思政课教师既要努力钻研《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自觉养成读《人民日报》、看新闻联播、读《求是》杂志的习惯,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定正确方向。
有过硬教学能力的思政课教师才能让课堂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思政课教师要正视教学困境,持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转变话语体系,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在优化课堂内容方面,要注重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讲好新时代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讲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启发学生、教育学生,用身边成就引领学生、激励学生。在创新教学方式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延伸拓展作用,持续深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真切感悟真理力量、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又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新手段,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育人同频共振。在转变话语体系方面,要在坚持思政课话语体系政治性、学理性、时代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已有的理论基础、教学经验及生活体悟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解读和二次加工,将文本话语转化为口头话语,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
有扎实科研能力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将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学引导科研、科研支持教学的学术导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思政课建设和教学基本规律、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日常教学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研究方面,要着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通起来、同步推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在思政课建设和教学基本规律问题研究方面,要重点围绕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改革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在思政课教学示范讲义、创新课件、优秀案例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方面,要立足于教学实践,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和需求,紧盯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打造学生喜闻乐见、有“硬核”有“干货”的思政课。
“硬实力”的练就,关键在于提升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思政课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强烈规矩意识、高尚道德修养、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更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师为范方育栋梁。严格自律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从严律心、律言、律行,既遵守教学纪律,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思想行为一致。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道德高尚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底色,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恪守社会公序良俗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张桂梅、农加贵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把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以此影响和带动学生。
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涵育深邃沉稳的内在气韵,塑造端庄大方的外在形象,提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由内而外的良好风度,用自己的丰富学识、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作者系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为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课题《“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KYDJZX24347)的阶段性成果】
*转自:“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