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课程群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基础医学院)

一、学院介绍

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基础医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基础医学部,2000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系、药理学系、生理学系、物理数学与计算机系等8个系;1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热带医学研究所;内设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科科研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22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89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75人,云南省高端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7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14人。

学院管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一到三年级)及研究生3200余人。每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各级各类课程123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16门,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

二、主要举措

学院一流课程群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分模块教学;重构设计课程内容,分类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重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性,打破课堂“沉默”,实现由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润物无声;增加课程挑战度,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一)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

《病理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等课程以医学职业精神培育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依托知识图谱AI课程平台及多种智慧教学工具,建立了以课堂教学(线下)为主、SPOC+雨课堂智慧教学app(线上)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将案例式学习(CBL)、团队学习(TBL)与“世界咖啡馆”讨论模式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大班课堂的多元化教与学的方法;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智慧教育手段融入评价体系,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表现。

(二)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设计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程度课程内容重构课程设计,坚持该讲要讲、该放要放,精心选择授课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协调好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和课程的高阶性。例如《病理学》的两阶段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组织学与胚胎学》游戏闯关式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学习的深层快乐;《药理学》注重知识内容与各交叉学科内容整合、最新治疗指南与科研特色内容的深度整合;《机能实验学》彻底打破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理”)学科壁垒,形成了“依托基础、承接临床、辐射科研”的内容体系。此外,注重使用高质量网络及实体教学资源,从课件制作、讲课方式等各方面都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润物无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特别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各门课程前辈的榜样作用和新时代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促使学生热爱祖国伟大的医学事业,培养学生大医精诚、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双线融合、双课联动”(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内外联动)的思政育人模式引领学生感悟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全健康等理念。

各门课程设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价值观目标3个层次教学目标,包括课程思政指标点1万余个,撰写课程思政案例100余个,覆盖所有教学章节。尤其是解剖学课程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遗体捐献工作,积极开展“大爱无疆,‘医’路有你,感恩良师”活动。教学团队负责“无语良师”李秉权、胡素秋教授夫妇捐献遗体后的后续工作,完成了两位教授的夙愿。积极宣传志愿捐献遗体者“生为人民服务,逝为医学献身”的崇高信念及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开展“解剖学”开课仪式,让同学们感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体验医者仁心的宽广胸怀,感悟医学生成长的责任和义务,怀有敬畏之心,尊重大体老师,让医学梦与人文情怀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推进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开创人文教育新模式的举措之一。2019年12月在昆明晋龙如意园建立了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生命教育基地,以此打造珍爱生命的教育场所,开创以“遗体捐赠文化”等为主题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和帮助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加强研究性、项目式学习,增加挑战度

开展PBL、CBL、TBL、翻转课堂、科普作品制作等教学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同时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贡献者和受益者;通过随堂分组研讨,辅助本科生巧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文献检索工具、电子教室同屏工具合作学习,开展同伴阶梯教育,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在课后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分组彩泥模型制作比赛、科普作品制作、互动小游戏等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内容,增加课程挑战度及趣味性。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各团队课外带领同学大力开展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数百项。培养、引导一批本科生继续到全国高水平医科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如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

基于健康科普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通过大创项目、公益公建项目、科普作品比赛等形式,将所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化整合为外显易懂的科普知识,利用“输出”的方式“输入”,充分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习效能。

(五)过程评价,评价体系多元化、立体化,即时性强

课程将过程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多元化、立体化,线上、线下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厚基、塑能、培新、育魂”,培养高素质“五术”医学人才为目标,建立多模式评价。例如,通过教师批阅示范、学生互评报告、教师复评争议报告3个环节的形成性评价回路,发挥教师督导和同伴教育的双重效应;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智慧教育手段融入评价体系,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表现;把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融入课程评价体系,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有效途径。

三、成果成效

(一)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群

1.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成绩卓著。学院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校级一流课程17门;此外,学院获得各级教研教改项目50项。

2.近5年教学奖项硕果累累。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校级、国家学会全国比赛等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奖17项;尤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型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及课程思政教材编写。近3年,学院获云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1人获云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类三等奖,获学校首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学校第十三届教师普通话(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3.教材建设、教学论文成果丰富。近3年,出版教材及教辅用书72部,其中,主编、副主编42部,参编3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学院教师作为副主编参编的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4.积极培养本科生创新性人才。近3年,学院本科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19项,先后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人次、省部级奖项16人次,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24项,省级59项,校级231项。

(二)各类教学评价结果均为优秀,深受同学喜爱

学院一流课程群各门课程的领导评教、学生评课、同行评价平均分90分以上,督导评教评价均为优秀。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澳洲5·(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